汪清广播电视台
  • 客户端下载

【习俗】二月二龙抬头

时间:2022-03-03 15:03:12 来源:汪清县融媒体中心

分享到:

“二月二,龙抬头,大家小户使耕牛。”农历二月初二,是传统的春耕节、农事节,俗称青龙节、春龙节或龙头节。此时,东风解冻,阳气回升,雨水滋润,最宜耕种。关于“二月二”这个节日的由来,民间流传着许多有趣的传说。这一天,好多地方流行剃头、蛆虫、唤龙等民俗,为平常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。

相传三皇之一的伏羲是位重视农桑的君王,每年二月初二这天,都要亲自到田间耕作,自理一亩三分地。由此引得后来的人纷纷仿效,春耕节就这样形成了。 还有一个民间传说,说是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,惹得玉帝大怒,遂令龙王三年不准下雨。龙王不忍生灵涂炭,便偷偷降了一场雨缓解灾情。玉帝得知后非常生气,遂将龙王压于大山之下以示惩罚。黎民百姓感龙王降雨深恩,天天向天祈祷,最终感动玉帝,乃于二月初二将龙王释放,这便有了“二月二,龙抬头”这个节日。

二月二这天,各地还陆续兴起唤龙、驱虫、剃头、接姑娘等一系列民俗活动。唤龙意在把龙唤醒。农耕时代靠天吃饭,民间普遍形成对龙的崇拜和依赖思想。人们于春龙节这天想方设法把龙唤醒,好让龙及时兴云布雨。当天的饮食多以“龙”为名:吃春饼名曰“吃龙鳞”,吃面条则是“扶龙须”,吃米饭名曰“吃龙子”,吃馄饨名曰“吃龙眼”,而吃饺子名曰“吃龙耳”。

“正月不剃头,剃头死舅舅。”清初实行剃头令,汉民被强制剃头,心中多有不甘。当时不少人为怀念明朝,就在正月里不剃头以表示“思旧”,后来演变成不给小孩剃头以免“死舅”的民俗。由于正月不剃头,龙抬头这天便成为给孩子剃头的最佳选择,大人也去赶时髦凑热闹,理发店的生意便火爆起来。




(图文来源:文旅海淀  潇湘晨报)

热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