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,白山松水间,吉林人以前所未有的力度、热度和速度向贫困宣战。
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,截至2019年末,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至10063人,贫困发生率仅为0.07%。
这一喜人成果,令人欢欣鼓舞。
“未进洮南府,先吃二两土,白天没吃够,晚上接着补。”洮南府指的就是我省白城地区。
风沙追落日,昔日八百里盐碱地,种啥啥不长,面朝“白”土背朝天的农民收入可想而知。由此,白城市的大安、通榆、洮南、洮北等多地被扣上“贫困”的帽子。
深入脱贫攻坚战场前沿,采撷贫困户们的欢声笑语,记者发现,是“扎实细致、攻坚克难、甘于奉献”的12字白城脱贫攻坚精神引领贫困群众奔向小康。
“两不愁三保障”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。白城市通过深入开展“两个百日攻坚”和危房改造、安全饮水、健康扶贫等“七大专项行动”,确保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、不愁穿。
民以食为天,食以水为先。
白城市通榆县向海蒙古族乡红旗村幸福屯只有57户人家,吃水难、饮用水不安全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这里的乡亲们。村民柏淑兰告诉记者:“以前喝小井水,全屯人身体都不好,这是我们屯因病致贫的主要原因之一。能喝上自来水,想都不敢想。”
然而,村民想都不敢想的事就在去年变成了现实。去年5月初,打井车开进了红旗村,打水源井、管网入户、盖井房、安装净水设备,一个月时间全部完工。6月10日,接电开闸,清泉般的井水顺着新修的管道流入家家户户,流进百姓心田。
为了让百姓喝上放心水,白城市采取集中建设水源工程、配套建设泵站和管网、同步跟进水质检测的办法,全面铺开安全饮水工程。截至2019年末,全市919个行政村全部达到安全饮水标准,2124处水样检测合格率为100%。
而位于我省东部的延边州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之一,下辖的汪清、安图、龙井、和龙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,图们为省定贫困县。
随着脱贫攻坚战冲锋号的吹响,延边州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,在全省首创并推行“党委抓统筹、政府抓具体、组织抓督考”的工作机制,州县乡村层层签订“军令状”。
65岁的刘海民是汪清县罗子沟镇上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,因和老伴都患有多种疾病,生活一直很困难。去年11月2日,老两口告别破旧的老房子,住进政府盖的民生公寓,自己没掏一分钱。
“不仅住得好,咱这腰包也鼓了。政府聘我做生态护林员,年收入近万元。年初送来的小鸡也出栏了,卖了些公鸡,母鸡留着下蛋。”刘海民说,加上各种补助,老两口的收入有了保障,成功脱贫。
在刘海民家不远处一座鸡舍内,几十只小鸡正抢着吃食。“省残联落实资金11.2万元,发展庭院养鸡项目,为我们村62户无劳动能力、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放鸡苗2480只、饲料12吨,每户可增收3000元。”村第一书记曹玉保向记者介绍。
放眼我省扶贫战场,一个个贫困村实现华丽蜕变,笑容洋溢在贫困户脸上。